小学美术考试模拟卷(二)
一、选择题(共50题,共50分)
1.董其昌赞曰:“中国画的历史是以()为大家的。学严文贵更神奇,又轻又空,不正常”。
a.沈周
b.戴金文
c.吴伟
d.徐伟
2.“岁月失语,石头会说话”是冯骥才面对()岩画之前写在心里的一句话。
a.昆仑山脉
b.左江
c.阴山
d.贺兰山
3.《历代名画记》张彦远详细阐述了绘画理论,提出了“自然”、“神”、“美”、“妙”()”五大标准。
a.巧妙的
b.是
c.奇数的
d.彝语
4.开始使用“滴画法”,取消画架,在地上铺一张巨大的画布,在画布上泼洒颜料,凭直觉和经验作画,属于()形式。
a.表现主义
b.抽象表现主义
c.波普艺术
d.达达主义
19世纪法国画家弗罗曼汀称伦勃朗为“夜光师”,他的作品()被誉为“技术之巅,集各种版画之大成”。
a.《犹太新娘》
b.《百盾版画》
c.《浪子回头》
d.《达娜厄》
6.庞贝的壁画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世俗的、令人愉悦的罗马。因此,城内的壁画成为古罗马文明最生动的注脚。下列()属于庞贝壁画的代表作品。
a.《花神芙罗拉》
b.《哀悼基督》
c.《拉奥孔》
d.《三个乐女》
7.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炬灯起源于()。
a.骑在燕子身上
b.长辛宫灯
c.打鼓和说唱小雕像
d.莲鹤方壶
8.艺术欣赏()是艺术欣赏活动具体操作的结果,也是艺术欣赏的作用和目的。
a.审美直觉
b.审美期望
c.审美效果
d.情绪
9.齐白石曾说:“青藤是远胚,老了才会有才华。”“青藤”是徐渭的名字,“老年”是指吴昌硕,“雪”是()。2
a.坤灿
b.朱耷
c.石涛
d.洪仁
track=”58″>10.“五色”一词最早出现在《周礼·考工记》记载:“画缋之事杂五色。东方谓之青,( )谓之赤”。
a.西方
b.南方
c.东方
d.北方
11.( )又叫“落款”,表明了作者的著作权和所有权。
a.穷款
b.单款
c.写款
d.夹画款
12.“上尖下圆瓜子点,勾切半圆捺弯腰”是()美术字的特点。
a.黑体
b.宋体
c.变体
d.楷体
13.享有“江南第一祠”美誉的是()。
a.诚敬堂
b.承志堂
c.永慕堂
d.八房祠堂
14.()为人体的中轴骨骼,是身体的支柱,有负重、减震、保护和运动等功能。
a.肩峰
b.脊柱
c.肩胛骨
d.尺骨
15.版画是通过制版来印制作品的一种绘画样式,()的制作方法主要有腐蚀法、干刻法、飞尘法。
a.平版画
b.凹版画
c.凸版画
d.孔版画
16.()集美感、亲切感、神秘感于一身,被誉为“北方的蒙娜丽莎”。与达芬奇的旷世杰作《蒙娜丽莎》相媲美。
a.《倒牛奶的女仆》
b.《窗前读信的少女》
c.《维纳斯的诞生》
d.《戴珍珠耳环的少女》
17.目前发现最主要的爱琴文明早期建筑,()是整个城市的政治、经济、宗教中心。
a.卢克索神庙
b.米诺斯宫
c.狮子之门
d.辛姆贝勒神庙
18.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,其中强调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、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的是()。
a.美术表现
b.图像识读
c.审美判断
d.文化理解
19.( )是美术知识和技能的载体,是师生进行交流的共同“话题”。
a.教学目标
b.教学活动
c.教案
d.美术教科书
20.李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实现教学目标,完成教育、教学任务,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是()。
a.教学对象
b.教学准备
c.教学方法
d.教学策略
21.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体现机械冷峻的风格,“化繁为简格子大师”的是()。
a.蒙克
b.康定斯基
c.蒙德里安
d.里特维特
22.构图是绘画艺术技巧的一个组成部分,分为对称式与均衡式,下列属于均衡式的是()。
a.旋转式
b.放射式
c.渐变式
d.金字塔式
23.立体构成以点、线、面、对称、肌理的组合方式,研究空间立体形态的学科,装饰的浮雕、壁挂艺术品属于()构成。
a.半立体
b.线立体
c.面立体
d.块立体
24.平面构成由一组重复的或彼此有关联的“形”构成,这些形称为( )。
a.负形象
b.正形象
c.骨骼
d.基本形
25.建筑是有生命的,它虽然凝固的,却蕴涵着人文思想。()是法国最大的教堂,曾数次经历破坏而浴火重生。
a.巴黎圣母院
b.亚眠大教堂
c.米兰大教堂
d.夏特尔教堂
26.王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强调“体验中国民间彩塑传统与创作观,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”是指()。
a.美术表现
b.审美判断
c.文化理解
d.创意实践
27.()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而流芳后世。
a.蓬莱阁
b.黄鹤楼
c.滕王阁
d.岳阳楼
28.被称为“超现实主义先驱”的基里科,以互不相干的事物,营造了介于真实与非真实之间的梦幻场景。代表作()就是艺术观的典型反映。
a.《爱之歌》
b.《加莱义民》
c.《马赛曲》
d.《地狱之门》
29.梁启超称()为“现代美术界具有艺术天才、高人恪、不朽价值的第一人。”
a.陈半丁
b.陈师曾
c.齐白石
d.傅抱石
30.“巧剜明月染春水,轻旋薄冰盛绿云”形容()之美。
a.越窑青瓷
b.邢窑白瓷
c.景德镇青花瓷
d.钧瓷
31.“舞者把我的心,缝进一个粉红缎子包,有些褪色的粉红缎子,就像他们的舞鞋”描绘了( )的画面人物。
a.马奈
b.莫奈
c.梵高
d.德加
32.扬·凡·艾克的()体现人本主义思想,是西方第一件摆脱宗教色彩的肖像画。
a.《阿尔诺芬尼夫妇像》
b.《一个年轻妇女的肖像》4
c.《自画像》
d.《戴红头巾的男子》
33.颜料根据使用特性分为透明颜料与不透明颜料,其中属于透明颜料的是()。
①深红、翠绿
②白色、粉绿
③翠绿、土黄
④普蓝、深红
a.①②
b.②④
c.①④
d.①③
34.( )是人体节点之间的虚拟连线、左右肩之间的连线和臀部的左右连线。
a.动态线
b.转折线
c.动向线
d.重心线
35.书籍装帧形式多样化,在卷轴装的形式上改进而来,特点是一反一正的翻阅,方便观看,属于( )。
a.经折装
b.旋风装
c.蝴蝶装
d.梵夹装
36.()是构成视觉语言的基本单位,是叙事和表意的基础。
a.光圈
b.焦距
c.景深
d.镜头
37.印纽是古代玺印重要的组成部分,按照形制分为鼻钮、瓦钮、()。
a.狮纽
b.龙钮
c.龟钮
d.兽钮
38.在透视学中,物体距离越远,形象越模糊;或一定距离外物体偏蓝,越远越偏色重,被称为()。
a.色彩透视法
b.空气透视法
c.纵透视
d.斜透视
39.()的形成是色相、明度、纯度、色性与色块面积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。
a.色阶
b.色调
c.色相
d.色性
40.在美术的三大社会功能中,()是美术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功能。
a.审美功能
b.认识功能
c.教育功能
d.组织功能
41.有“东方的古罗马城堡”之称的是( )。
a.蒙古包
b.赣南围屋
c.福建土楼
d.皖南民居
42.古彩又称“五彩”、“硬彩”,其色彩层次较少且颜色透明,装饰效果浓艳热烈,盛于( )。
a.元代
b.康熙
c.明代
d.雍正
43.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有:扎、糊、绘、放。其中“绘”包括:色、()、描、染、修。
a.画
b.底
c.绘
d.涂
44.在京剧脸谱中一般用来表示勇猛、莽撞、暴躁的人物颜色是()。
a.黄色
b.黑色
c.白色
d.绿色
45.()瓷器以“白如玉,明如镜,薄如纸,声如磬”的独特风格闻名海内外。
a.汝窑
b.景德镇
c.官窑
d.耀州窑
46.湖南岳麓书院、河南应天书院、嵩阳书院与( ),合称为中国四大书院。
a.鹅湖书院
b.石鼓书院
c.白鹿洞书院
d.丽正书院
47.()被称为“现实主义开荒者”,他的壁画是人文主义一个最早的里程碑,第一位使用透视法的画家,首次引入了灭点。
a.波提切利
b.达芬奇
c.马萨乔
d.乔托
48.常见于宫殿、园林、坛庙式建筑的屋顶样式是()。
a.悬山顶
b.攒尖顶
c.重檐歇山顶
d.重檐庑殿顶
49.江西画派展现了一派平淡天真、岚气清润的景象,其代表画家是()。
a.朱耷
b.吴昌硕
c.罗牧
d.黄庭坚
50.在色彩属性中,一般情况下把明度低于 3°的颜色称为(),明度高于 7°的是(),3°和 7°之间的称为()。
a.暗色,明色,中明色
b.无彩色,有彩色,中明色
c.单色,复色,间色
d.五彩色,有彩色,间色
二、简答题(共 2 题,共 10 分)
1.简述“江西画派”的艺术风格及代表画家。
2.美术课程强调在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,以自主、合作和探究的方式获取知识与技能,作为教师在授课中应如何展开教学?
三、论述题(共 1 题,共 10 分)
请以《早春图》、《并木林道》为例,从中西绘画差异的角度阐述作品。
四、案例分析(共 1 小题 10 分)
以下是江西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《重复的美》教学过程中的两个镜头,请仔细阅读并回答问题。
【镜头一】
王老师在导入环节中创设趣味情景,让学生听一段踢踏舞音乐,提问学生:重复的美怎么体现的?学生体验韵律美和节奏感,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。同时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中重复的旋律和节奏,由此引出课题《重复的美》。
【镜头二】
王老师在课堂练习环节,提出作业要求,同时教师提示:设计的图案要简洁大方,基本形不宜太过复杂。在巡视时引导学生要有所创新,创作要精细工整,图案要简洁大方。
此环节王教师着重强调学生注意设计图案的基本形、骨式和排列方法上有创新,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。
【镜头三】
孙老师在课堂练习环节,提出作业要求,只是让学生简单进行制作后结束了课堂练习。
【问题】
(1)本课属于什么学习领域?请参照《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》中的基本理念分析镜头一的导入环节。
(2)镜头二、三中两位老师谁做的更好一些,请结合相关理念进行阐述。
四、教学设计(本大题共共 20 分)
江西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十三课《水墨画(一)》在教材中属于“美的体验”这一版块,本课教材向我们展示了葫芦图、竹石图等中国画作品和执笔的图片。本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中国水墨画作品,了解用笔的轻重缓急的线条特点,掌握执笔方法和中锋、侧锋、逆锋的用笔方法,体验笔与墨的变化效果,临摹一幅名家作品。
请你写一份本课教学设计,要求一课时。
后台踢小编领取答案,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,快来关注东方胖胖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