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有的人学习知识技能快速高效,有的人却止步不前?为什么有的人能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式,有的人却没有想法?
人们常说,没有好坏之分,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。这句话无论放在哪里都是真的。学习上也是如此。学习方式有千万种,适合自己的人才是最好的,效率最高的。
我们都知道需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,但我们总是盲目,达不到点。其实,我们和那些能找到自己高效学习方式的人的关键区别在于,我们缺少一种能力——“元认知”。
也就是说,努力提高元认知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,让学习更有效率!
什么是“元认知”?
元认知是关于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。说白了,元认知就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识和控制。
每个人的学习风格都不一样。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的风格,通过不断的总结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,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。
而元认知能力强的人学东西更快,因为他们足够了解自己的盲点,知道哪些方法对自己有效,会不断优化自己的学习策略。
反之,元认知差的人就像无头苍蝇。到处都有盲点,他们也没有能力去发现。他们只有埋头往前冲。这样一来,他们的努力就白费了,效率也翻倍了。
提高元认知策略的五个技巧
幸运的是,“元认知”不是一成不变的。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“元认知”。103010心理学家理查德克拉克在1998年提出了五种元认知技能,我们可以借鉴。
1、筹划
“元认知”能力强的人:
首先,做出分析。在接触一个新的领域,会去分析做这个事情该去做那些事情。研究一个行业分析宏观的市场环境、如何盈利、人才市场等等这些方面。
其次,是要制定出计划。一个大的目标下,计划需要做出完成每一个小目标的计划,这样更能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,目标明确步骤清晰。
最后,还需要如何寻找资源。社交资源、媒体资源、网络资源等等。
由此可见:“元认知”强的人懂得筹划,而差的人没有规划,说做就做没有一点准备。
2、选择
记得《高效能人的七个习惯》其中有一条是“要事第一”,这就是一个选择,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做,但要选择出最关键最重要去完成的事情,并且一直谨记在心。
还有在挑选信息的时候、看一本书的时候、查阅资料的时候我们都要有选择性,筛选出关键要素。而不是什么都记什么都学,我们的精力有限脑容量有限,太多的信息最后反而会被信息淹没。
3、联系
这种联系是接收新知识时,寻求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,在《认知天性》书中将这种能力称为“细化”。
书中更是说到要是会细化知识,就能无止境的学下去。
越是能把新知识和已知关联起来,越是能诠释这两者之间的关联,就越能牢固地掌握新知识。也就是说新旧知识间的关联越多,就越有助于记忆。
比如我们读《终身成长》的时候,会想到《认知天性》,将《终身成长》中的成长型思维与《认知天性》中的细化知识能力相联系,这就是一种思维与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。而且这种关联不仅能将我们的目标进行细化,也能更能整合后更好运用。
你可以想想象,花样滑冰运动员把胳膊收拢在胸前,旋转起来就会更快。这就涉及角动量原理,将抽象的物理概率与已知的知识联系,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,这个就是细化过程,这样联系起来知识点是不是更容易让人记住?
4、调整
学习过程中看到反馈,能及时调整。虽然制定计划,但当得到负反馈的时候就要调整策略,而不是执拗的一条道走到黑。
同时要分析与理解新的知识,必要时能抛弃过去有用但现在不需要的信息。这个不难理解,有时候经验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有帮助,这时候就需要调整。
比如我们在学车的时候,教练往往喜欢啥都不会的新学员,而不喜欢教那种会点开车技术但还没有证的学生,因为经验往往让他们形成习惯,不能重新调整也不容易接受教练教授的新技巧。
5、追踪
能理解与应用新的知识,明确局限性,不会生搬硬套。
通常学习有三个层次:知识层、能力层和价值观层。学到知识只是第一个层次,知识光只是知道却不行,将知识转化能力,到达能力层这就是应用的过程,更高一层就是建立整体的心智模式和价值体系。
所以,灵活的运用学到的知识,明确了解新知识的局限性,并且能在经验与犯错中进步,最终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心智模式和价值体系。这就是追踪的过程。
总结
元认知是改变提升一个人思维方式的最佳途径,因为每个人的认知方式都是不同的,所以知道自己的认知优劣势,才能够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。
而“当局者迷”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走一步算一步,我们即不了解自己,也不去总结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,我们往往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决心,却没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能力与自信。
我们跟高手的差距往往也在于“元认知”能力的差距。可以借鉴以上筹划、选择、联系、调整、追踪的五大技巧,来提升自己的“元认知”提高我们学习效率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。
嗨~我是里小丹
多读书,为成为更好的自己而努力!
以上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,欢迎关注我,让我们共同成长!